四川农业大学同等学力申硕农业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农业信息工程学科是依托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该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农业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该学科主要围绕农业智慧化生产需求,开展农业信息感知与获取、农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地-空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本学科不仅需要资源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物联网科学等作为该学科的基础,还必须运用数学、软件理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提升本学科的研究能力。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类学科专业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农业信息工程学科授权点于2017年开始招生,目前拥有导师14人,50%以上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学缘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学科点拥有四川省“农业信息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学科点立足于学校综合性大学和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定位,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意识形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能够恪守科研诚信及学术道德,在科研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3.掌握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可系统应用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信息化相关工作;
4.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及所从事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创造性地研究并解决本学科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程等方面能力。
三、学科与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招生单位 |
农业信息工程 |
农业信息处理与智能决策
|
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海量复杂数据的智能处理及高层决策方法。包括模式识别新方法、视觉处理新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业务流程优化重构、农业科技知识表示、互联网信息挖掘、农业决策支持等研究,实现农业生产灾害风险的预测、预警。
|
信息工程学院 |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主要研究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中的物体识别,状态信息感知与控制。集成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网络、辅助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信息自动感知与获取,地-空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和科学调控等,利用智能装备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
|
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 注 |
|
必 修 课 |
公共 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1 |
政治 教研组 |
|
英语 English |
3 |
1 |
英语 教研组 |
|
||
基础课 |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进展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 |
1 |
陈晓燕 周 蓓 |
|
|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
2 |
1 |
李坤鸿 彭昌猛 |
|
||
矩阵理论 Matrix theory |
2 |
1 |
陶冰琳 |
|
||
必修课 |
专业课 |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
2 |
2 |
穆 炯 李志勇 |
|
农业传感器与信息获取技术 Agricultural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ology |
2 |
2 |
康志亮 蒲海波 |
|
||
云计算和农业大数据分析 Cloud Computing and Agricultural Big Data Analysis |
3 |
2 |
段旭良 黄 强 |
|
||
选 修 课 |
公共 选修课 |
哲学智慧的人文关怀 Philosophical Wisdom of Humane Care |
2 |
2 |
潘 坤 |
|
科技文献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 |
1 |
谭 静 张永红 |
|
||
专业 选修课 |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
2 |
1 |
王曼韬 危疆树 李坤鸿 |
|
|
深度学习基础 Fundamentals of Deep Learning |
2 |
2 |
危疆树 林 野 |
|
||
农业人工智能 Agricultu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2 |
2 |
林 野 潘 绯 |
|
||
农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 Equipment and Robot |
2 |
2 |
代建武 伍志军 |
|
||
跨学科 选修课 |
可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其它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 |
五、毕业授位要求
(一)学分与成绩
最短修业年限 |
最长修业年限 |
毕业学分 |
必修课学分 |
选修课学分 |
及格成绩标准 |
2.5 |
5 |
30 |
18 |
12 |
60 |
(二)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 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农业信息工程某一领域相关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问题。学位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具有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潜力;
(2)学位论文必须遵照《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有关要求撰写。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学位论文结构和条理清晰、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标标注符合规定。
(3)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学位论文工作须有一定的技术深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学位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介绍在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
2. 毕业要求
学位论文符合上述基本要求,且按学校相关文件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 授位要求
学位论文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和毕业要求,且符合下列要求:
(1)通过终稿审查,且按期上传研究生管理系统;
(2)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3)按培养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求提交、归档;
(4)不存在学术不端、作伪造假等行为。
4. 创新成果授位要求
已满学制年限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以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公开中文核心或其他英文期刊上正式发表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2)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学生为第二发明人,四川农业大学为申请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或国家发明专利1件;
(3)参与省级及以上竞赛并获得三等奖(物理排序前三),竞赛主要包括:“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中国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等相关专业创新创业大赛等;
(4)特殊情况下,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其他学术成果。